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已将“从0到1”刻入福田科创“骨髓”

来源:深圳商报 | 2021-07-01 15:13:22 |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福田新三十年的起步之年。作为首善之区,福田区正激情澎湃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发力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加快实现三大战略性功能定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从今天起,深圳商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福田区发力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福田力量”。

“科技创新”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福田区正充分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核心引擎作用,加速集聚全球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创新环境;同时,加快建设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推动科技创新融入“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肌理;攻关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培育打造一批特色硬核科技创新产业,构筑经济增长新支撑;聚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塑造创新发展新格局。

创新是第一动力

“从0到1”刻入福田科创“骨髓”

回顾深圳发展史不难发现,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已将“从0到1”刻入福田科创“骨髓”。

华强北这条中轴主干道南北长900多米的街区,从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起步,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乘势而起,发展成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在大大小小电子市场的格子铺内,上演并创造了无数财富传奇。三尺柜台、一部电话、一个计算器的简陋柜台,跑出了众多优秀电子企业。乃至于江湖传言:“华强北打一个喷嚏,可以让全国电子市场感冒。”

“这里是从0到1的地方”“这里是梦开启之处”。华强北凭借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电子行业的创业者,也见证了腾讯、海能达等深圳众多优秀企业的崛起,华强北在书写深圳传奇的同时,助力深圳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并构建了完整产业链。2020年,深圳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8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1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华强北的发展与时俱进,福田科创也迈上新台阶。福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从2015年的660家增至2020年的1313家,数量翻了一番;2020年入库科技型企业总计577家。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合作平台,坐落在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在香港有不到1平方公里的园区,在深圳有3平方公里的园区,可谓是“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福田区科创局负责人透露,福田科创从来不缺创新基因。目前,福田科创正着力实施“新倍增计划”,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补齐基础研究短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福田科创,正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空间载体+研发机构+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全面倍增的新发展格局。

发展是第一要务

开放的福田迈向“中央创新区”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未来承载着国家创新领头羊的使命,而香港也正在寻求科技产业新出路,香港科研资源与深圳产业资源的优势互补,一批高水准、国际领先的科创团队来到河套合作区,正畅饮科技创新“头啖汤”。

紧紧把握科研资源复归都市核心区的机遇,福田区加快出台了一批硬核发展举措。

创新福田,创业福地。记者注意到,分布式科创空间将遍布整个福田区: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国际开放创新强核,车公庙、八卦岭、华强上步、梅林为创新集聚区,形成由核带区、融合成势的科创空间格局。重点打造河套-福保、华强北-上步、车公庙-天安、梅林-彩田等都市高端产业社区。以福强路为主干线,建设科技文化街区;以华强北步行街为主干线,布局打造硬科技创新街区。发展集约型、高密度科技楼宇经济,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打造科技楼宇“微集群”。

福田是创新创业沃土。下一步,福田将打造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产业协同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数据服务中心,借助智能化管控系统,对分布散落在创新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活配套运用智能化手段予以配置整合、高效管理,并为科创区所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高度匹配、高效精准的政策咨询、技术创新、科技金融等服务,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协同。

人才是第一资源

顶层设计以深港合作凸显优势

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量子科学院院长俞大鹏谈起深圳量子科学院选择福田落户时介绍说:“第一,福田是国际科学创新中心,第二,这里毗邻香港有利于凝聚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力量,从事国家的战略任务研究。第三,福田宜居宜业,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福地。”

幸福福田,人才福地。目前,福田区有高层次人才3432名,其中院士4名,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

为吸引国际性人才落户,更好地开创深港协同创新新局面,深港双方签署《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共同研究制定实施“联合政策包”。制定合作区“人才+项目”联合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实施海内外精准引才。同时,从创业到就业,从医疗到教育,出台了系列政策。如,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税负成本大幅降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办法出台,为港澳青年入职内地打开了大门。(刘虹辰 徐丽 文/图)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